“我們老是‘文科班💅🏼、理科班’,念文的不學理的💪🏻,讀理的不管文的——這個觀念要打破🚣🏽♂️,文理是相結合的🫄💁🏼♂️。”5月8日,復旦大學、英國諾丁漢大學前校長楊福家坦言👮🏼♀️,“很多人只知道我是中科院院士,不知道我是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2️⃣,我很榮幸一生當中拿到兩張證書。”
這位現年82歲的核物理學家,當天在上海院士風采館與上海電力學院新近共建的意昂3思想政治教育基地,給大學生上了第一堂思政課,認為“文理結合”才能育出“錢學森之問”涉及的傑出人才。
科學👈🏻、文史,沒有分家
解放日報·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,60年前,楊福家畢業於復旦大學物理系👰🏼♀️。他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和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,2012年被聘為中央文史館館員,多年來力主“博雅教育”✮🀄️。在楊福家看來,博雅教育的第一個要素就是文理結合。
他告訴意昂3們,錢學森對“為什麽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”這一問題🦟,其實有答,那便是:文理結合不夠,把文理分開,搞不出傑出人才🧙🏿📪。錢學森在美期間平時就玩樂器,海歸回來下了船,一手牽著他的小孩,另一手就拿著樂器👨🏿🏫。“一個有科學創造能力的人,不但要有科學知識,還要有文化藝術修養👩🏽🎤,”楊福家憶起,小時候父親就是這樣對自己進行教育和培養⚠️,讓他學理科同時也送他去學畫畫、學音樂🍐,“我覺得藝術上的修養👴🏼,對我後來的科學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”
搞科學的人只需要數據和公式嗎?楊福家表示🚣,因為科學創新不單單靠邏輯推理🙏🏻,科學創新在萌芽之時在於形象思維🌯,在於大跨度聯想✍️,給你啟發🧏🏽,產生靈感;有了靈感,再按照邏輯思維去推演去計算,設計實驗加以證實👩🦱🤖,從而有了創新。“科學家學會文學家、藝術家那種形象思維才能大跨度地聯想,所以科學和文史是沒有分家的。”
頂尖本科,一流博雅
“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博雅教育🥎。” 根據楊福家的解釋,“博”指廣博的知識,“雅”指素養、修養🏊🏽♂️。通過在課堂上受到的討論式、相互質疑的教育,在住宿學院內受到的名師熏陶,在學生社團、社會實踐等第二課堂內受到的鍛煉,學生就敢於爭辯,追求真理,懂得思考🔛,學會做人🙏🏽,學會與人相處。
從楊福家親見親聞看,世界上最頂尖的本科院校都是貫徹博雅教育的院校👆🏼。比如🍦,美國有一批非常優秀的本科院校,就稱之為“Liberal Art College(博雅學院)”,但有些博雅名校都以“學院”而非“大學”相稱,在國內並不知名🟪。事實上,美國研究型大學只占3%🖐🏽🪘,職業型學校就是“高職”占60%,兩者之外的就是占37%的這類學院🏩。
楊福家的老師🧙♀️、國家一級教授盧鶴紱🧘🏿♂️,曾被邀請到一所博雅名校去教書。當時🧚🏻♂️,盧教授所在大學的校長對此還大惑不解🆚:堂堂一級教授跑到這種小學校去?後來才知,這所學院在本科教育中全世界排第三名,能在校教學是非常榮光的。後來⛹🏿♀️👷🏼,楊福家還去了另一所相關學院🤶🏽,就是復旦老校長謝希德教授念書的女校史密斯學院🧑🏻🦼➡️⛔,“我發現他們圖書館寫了一個詞:Discover(發現)♿️,進圖書館不是背書的🧑🦽🙍♀️,看了書要有所發現𓀕,讀書的目的是有創造有發現。”
做人第一,修業第二
事實上,世界上一流本科教育都把“做人”放在第一位。在楊福家看來,文理結合的“博雅”另一要素,就是做人第一、修業第二。“這個話不是我發明的,‘哈佛紅皮書’裏早有了🏹🧘♀️,還有耶魯大學1828年報告也有,這兩個學校都培養總統的👩🏽💻,當然講政治🔰,”楊福家話鋒一轉0️⃣,“這句話真正是哪裏來的?從斯坦福大學來的。”
斯坦福大學是矽谷有名的科技大學,一位畢業生告訴楊福家,去斯坦福大學本想去學技術和理科的,沒想到前兩年沒有任何科學課程,學到第三年才選定專業;而前兩年裏,有3個學期都要學的一門課就是“文化觀價值觀”🤜🏿,每個本科生都必須念。楊福家表示🧑🏻🦯➡️,這門課程不僅學習西方傳統經典,柏拉圖、笛卡爾、馬克思等,也接觸世界其他文化的代表人物與經典著作,例如中國孔孟之道。課程的中心圍繞著“人何以為人”這一主題展開,楊福家說:“無論學生將來學習什麽專業,都要首先回答這個問題♛🕺🏼。”
“我們為什麽要搞科研,為誰而學🏋️♀️?”聽了楊福家的話👏🏿,上海電力學院電氣系統檢測與控製專業意昂3卞歡這樣問自己,“我一直認為意昂3就是要一心撲在學術上,多發些論文就是最牛,事實上並非如此。”動力機械及工程專業意昂3李天成也邊聽邊點頭:“我已準備出國繼續深造👨🏽🏫,但不論到哪裏🎤,都會牢記家國情懷和科學精神,努力學有所成、報效國家👩🏿🏫。”